4月17日,应社科处、教管院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地联合邀请,华东师范大学贡华南教授在我校逸夫实验楼科学讲堂举办了题为《耳目之争与耳舌之争——味觉思想之生成历程》的学术讲座。

贡教授以“感官与思想贯通,共同构建着对象”为引子,认为孔子的“仁化”之物、老子的“道化”之物是“意味”之物,于是,“感官与思想随之被选择”。此后,中国之思想对象经历了“从形到形而上”、“从体到本体”、“从理到天理”的演变过程。在这一过程中,这些思想之对象“一直在拒绝视觉之通达”,这里的视觉即“目”。听觉,即“耳”在通达物中处于优势。虽然因“以形为性”思潮兴起使“目”的地位层有所凸显,但最终未能战胜“耳”之地位,耳目相争,耳胜。但“耳”(听觉)的作用却要面对“舌”(味觉)的挑战并日益强劲,“舌”被认为是“心”之“窍”,“心之官”,舌是心通达人、事、物的通道。最终,“舌”又战胜了“耳”,耳舌之争舌胜出,味觉思想随生成。

讲座持续了90分钟。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部分学生和思政课部、教管院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地、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部分教师以及个别退休老教师到场听讲。教管院副院长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地副主任赵国峰主持讲座。